很多老师在教会孩子认识基本的音高和节奏之后,上课就只是认认音高,数数拍子,纠正一下手型。一首曲子弹熟之后换一首新的曲子,上课还是这些内容,周而复始。作为家长便产生了困惑,教钢琴如果是这样,那我也可以教啊,无非找找音,用手弹。这难道就是学钢琴?学到的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小曼带大家聊聊,我们学钢琴究竟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乐理
学习如果有捷径,那就是我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整理,也就是我们书籍中所承载的理论基础。不仅仅学习钢琴,学习任何一门乐器都离不开对乐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初学的孩子认识的第一个音符它的音高,长短就是对乐理学习的开始。从单音的学习,逐渐到双音(音程),三音及三音以上(和弦);从对一个乐句的认识,到乐段、乐章的理解;从认识一个调到24个大小调的掌握;乐理像建筑结构图一样清晰的,一点一滴的让学生洞悉音乐的构建。没有乐理的认知几乎等于盲弹。小曼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通常学琴第一年孩子应该掌握的基础乐理知识供大家参考:
音高:左右手以中央C为中心两个八度音区的音高(专业上讲小字组和小字一组)
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音程:八度以内音程的认知
节拍:2/4、3/4、4/4拍三个常用拍子的认知
和弦:调内I级和弦和V7和弦的初步认知,主要建立对这两个和弦的重要性的
意识
调式调性:对大调式的初步认知,学习CGF三个调的乐曲
音乐符号:高低音谱号,升降记号,常用速度记号,常用反复记号,常用力度记号。
在学习掌握以上乐理知识的同时,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弹奏中再去理解和表现才是我们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那么,得心应手的演奏离不开接下来小曼老师要讲的这点。
二、技能
音乐对于技术的依赖可以说是众艺术门类中最明显的。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尚可勾勒几笔,没有惟妙惟肖,却也有色彩达意。我们用文字表达心中所想,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也可用质朴的言语传情。但是如果你听到一段好听的音乐,也想弹上一段,或者我想用音乐来表达些什么,没有系统的学习,就只有听的份。即使你认识乐谱,也难以自如的演奏出来。因此,对于技能的学习对音乐至关重要。初学的孩子从学习手型开始,逐渐学习如何用指,手指的独立,触键的要求,关节的运动,手掌的支撑,手腕的放松和运动,手臂的运用,身体的协调等等,逐渐成熟的技能让学生更自如的表现音乐,表现自我。对于技术的精进靠的是老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量的积累。同样的,小曼老师也整理了通常第一年孩子们要掌握的技术要领:
1.良好的坐姿和手型
2.落臂、大肌肉群的运动
3.连奏
4.断奏
5.旋律与伴奏间的平衡
6.分句时的手腕动作
7.三度音程的连奏
三、即兴
即兴能力是一种应变的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事情是我们预先安排好的,也有许多突发事件是我们临场发挥的。有的人应变能力很好,有的人很差。这种即兴发挥有时被看做是一种天赋,有时候被看做是一种运气,难以捕捉。而事实上,好的随***应变也来自日积月累的实力和频繁的实践锻炼。对于学钢琴来说,即兴能力是非常重要又非常实用而往往在教学中被忽视的一面。重视即兴能力的培养就是重视个性的培养,是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它可以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想象得以施展,激发灵感。每一个孩子每一次的即兴演奏都有可能是一个精彩idea。许多的创新都来自于这样即兴的能力。在钢琴学习的不同阶段都应该鼓励和培养学生即兴演奏的意识和技巧。
在初学阶段,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较单薄,但是也不影响孩子们即兴的空间。很多家长会反映孩子们在家经常乱弹,也许孩子们想象着模仿一种流利的驾驭钢琴的情景,这是一个向好的愿望。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做一点简单的引导,通过模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声响开始我们即兴的第一步。非常简单,比如,模仿小鸟叫,孩子们会自然的找到高音区的某一个音或几个音,用简单的节奏表达。他们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接下去我们可以给小鸟编一些小故事,比如两只小鸟的对话,小鸟飞远了等等。把思路展开,音乐也就丰富起来了。有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去编一个完整的故事,用音乐去即兴表现出来。这其中有非常多的奇思妙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素材。
随着孩子音乐知识的丰富,手指技能的提高,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音乐材料,比如音程,和弦。让学生通过所学到的这些材料,去编织自己的音乐。当然,这个过程是要一步一步慢慢的渗透在教学中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模仿。模仿所弹奏练习的曲目,分析它们、理解它们、运用它们、最后才可以很好的发挥它们。
具有良好即兴演奏能力和习惯的学员几乎不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在即兴中,孩子可以最大程度的享受思考付诸实践的乐趣。而且,诚如小曼老师前面所讲,即兴能力还是最实用的能力。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谱子并不一定都是完整的钢琴作品。可能更多是单旋律的歌谱或者简谱,对于缺乏即兴能力培养的学生看到这样的谱子就只能比较单调的按谱弹。完全无法双手演奏出丰富的音响。而对于注重即兴能力培养的学生,即使没有谱,即兴演奏一段也未必难事。即兴能力让学生更加自如的去发挥,展示。
即兴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非一个选择项。却在当今国内的钢琴教学中甚少涉及,导致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即兴演奏的概念非常模糊,对他们而言,似乎即兴演奏是另一门学科,跟弹钢琴无关。失去即兴培养的教学,等于失去了大部分弹钢琴的乐趣,失去了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动力,从而陷入一种僵硬单调的教学模式中。
四、视奏
视奏是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乐谱转化成手指演奏的必备能力。视奏的快慢,对于学习的进度和质量至关重要。国内的钢琴教育中,普遍缺乏对视奏能力的重视和培养,导致很多孩子因视奏不好而学习进度拖沓,练习效率低下。具备较好的视奏能力的学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把一首新曲完整的弹奏出来,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细致的处理乐曲中。而视奏能力较弱的学员,花费了大把的时间磕磕碰碰的练习,可能也难以完整的演奏一首乐曲。总有许多的错、断,曲目没有基本的完整,更谈不上去精雕细琢。这也是兴趣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视奏?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视奏能力呢?小曼老师在往期文章中多次提到过视奏的重要性及培养良好视奏能力的方法。有心的家长和老师可以直接回复数字1查阅往期的文章。视奏的能力是从学生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培养的。从对键盘的认知开始,就是视奏的开始,并此后每一堂课中都不断的去加深和理解。眼睛应该如何去做,手应该如何去做,耳朵应该如何去做,它们之间应该如何配合,速度如何把握,这些意识和方法都要生动形象、循序渐进的教给学生。通常在第一年的钢琴学习中,对于一个八度、4乐句以内的曲目,学员应该在15分钟左右即可完整的弹奏出来。
五、欣赏、分析
弹奏钢琴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钢琴这样一件乐器去演绎音乐,欣赏和表达音乐才是我们生活中美妙有趣的事情。很多孩子学了多年钢琴,却仍然不懂如何欣赏音乐,也体会不到严肃音乐所带来的感受。看到乐谱,所能做的就是把乐谱上的音搬到琴键上去,有时候还未必每个音都搬的准确。要学会欣赏乐曲,就要先去理解分析它。像我们学习语文一样,去分析判断乐句,乐段,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展开的。写文章有散文,诗歌,小说等体裁,音乐也有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不同曲式的结构。这些都要随着学生曲目程度的加深而同步学习的。或者,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了解一种曲式体裁而特地选择了相应的曲目,通过演奏对这样的曲式做更深的了解。在这个相互印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乐曲理解的深度和欣赏的水平就在不断的提升。对于初学第一年的学生,至少可以准确划分单拍子的乐句,二段式、三段式。
六、创作
创作是检验学生对于所学是否自如掌握的最好的方式。亦如学语文,老师教了一个词语,马上就要求学生能用这个单词去造句,如此学生才真的掌握了这个词语的用法。对于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能有的家长、甚至老师听到创作二字会觉得特别难。事实上,并不是写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才算是创作,创作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比如,我们今天学习了2/4拍,就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音符,创作几个小节2/4拍的节奏。比如,我们教学生理解乐句,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写一个简单的问答句。通常这样的创作会增强孩子们的成就感,增进他与音乐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最能激发孩子对音乐积极主动的思考和理解。
结语: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学习钢琴对于孩子所带来的好处,却难以从具体的方面去判断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应该学到什么。似乎能看得懂五线谱,可以对应敲击键盘就算是学会了弹钢琴。其实,这离学习钢琴差的很远。也有很多家长经常说,随便学学培养个兴趣就好。培养兴趣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随便是一定行不通的。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系统全面的学习所带来的成长才是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信,强大,富有成就感的过程,而不会产生负担。小曼老师所讲的这几个方面就如同孩子的生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一起发育的,最后才能长成一个健全的,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