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龙岩贝多芬琴行(街心店)隆重开业~~Y(^_^)Y
多芬艺术学校 > 钢琴教育> 正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心理素质,是演奏成功的基础与前提。
【字体:大 中 小】【2016年02月18日】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阅读:次】关闭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各种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钢琴演奏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演奏技艺,还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心理的调节和支配下实现的。心理素质是人对于自身思想情感的控制、调节,对于内外干扰的排除以及时空变化的适应等的心理机制。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强烈的表演欲望。
        如经常举行小型的演奏观摩,创造一种表演气氛,激发学生的演奏欲望;学生登台表演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心理暗示,如多作鼓励或让学生上场前回忆发挥好的情景。使之增添自信,缓解紧张情绪。

        二、培养和谐的心理状态。
        钢琴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和方法,使学生有一种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例如,教师不可在课堂上表现得粗暴急躁或漫不经心;学生回课时教师一定要耐心听完,不可轻易打断其演奏,培养他完整演奏的习惯;经常开导学生的思想,使其排除学习与演奏中的各种“杂念”,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不可能时时都完美无缺,演奏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都是正常的现象,有了这种认识和思想准备,演奏时就不会有怕错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避免因为偶尔的失误而在心理上投下失败的阴影;对学生成功的演奏及时给予赞许和鼓励,使其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等等。

       三、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
       灵活的应变能力做到“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地继续演奏下去,以保持乐曲的完整性。这种能力来自于丰富的演奏经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渐积累。如平时就要让学生明白演奏与练习的差别,学会适应;演奏时要有清晰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有适度的分寸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全身心投入音乐;加强艺术实践,常在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进行演奏,适应各种实际需要等。

        四、培养正面思维的习惯。
        所谓正面思维,指在练习与演奏中更强烈地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绩,积极地去争取成功而不是消极地避免失败,以增添信心,让成功的喜悦、愉快的心理体验伴随学习的全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自我评价水平是一种内存的压力计。正面思维的习惯易形成一种成功型的自我评价系统,减少或避免对于失败的消极心理体验,通过不断地自我暗示而导致自我承认,逐步树立起成功的自我形象,促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钢琴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突出表现在对自我能力、演奏效果和技术难易三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上:成功型都具有坚定的自信心,喜欢公开演奏,对自己每一微小的进步都充满喜悦和自豪之情,对练习、演奏中的失误和不足能认真对待且处之泰然,喜欢迎接高难度技术的挑战;失败型者大多亦要强,不甘人后,但经常把自己的能力限制在远低于实际能达到的水准上,在练习和演奏时胆怯、被动,过分看重失败和不足,容易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

        五、培养心理练习的习惯。
        这里的心理练习指脱离钢琴和乐谱,仅在头脑中反思思考演奏中的实际动作的进行过程。心理练习是一种想像练习,不受时间、地点、器材(即钢琴)的限制,肌肉不会产生疲劳。正确、经常地在心理练习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俄国钢琴家马尔克.哈姆布尔格曾深有体会地说:“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花了多少时间在键盘上,而是动了多少脑筋在键盘上。我的最好的练习都不是在键盘上做的,我用思考去直接解决问题。”将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相结合,可提高技术训练效果,同时心理练习需要有清晰的思维,丰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注意力,可以对练习者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注意力等心理素质进行有效的训练。

版权所有:龙岩多芬琴行 & 龙岩多芬艺术学校    闽ICP备案2021018507号    后台管理
地        址:登高东路33号(东风加油站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