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多少人在学习小提琴,又有多少人在学习中国小提琴——二胡?百度一下。据估计,中国目前有1000万小提琴学习者,而二胡学习者不足百万,尽管后者的比重在过去十年间快速上涨。
“中国有4000万人在学钢琴,而澳大利亚的人口是2000万”,悉尼交响乐团总经理罗里·杰弗斯(Rory Jeffes)近期到访北京时表示。在他看来,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潜力巨大。
许多中国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学习乐器,希望在升学竞争中获得优势;也有一些孩子,出于个人爱好学习音乐。钢琴、小提琴、吉他是多数人的首选。如今,诸如中国选手荣获某世界知名古典音乐比赛冠军的新闻已不足为奇。这无疑说明,中国正在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音乐人才。尽管中国民族音乐在国外少有耳闻,但西方人或许听说过中国琵琶演奏家吴蛮,她曾获得格莱美奖的最佳器乐独奏演奏奖提名。
为中国第一位琵琶硕士,时年27岁的吴蛮带着自己的琵琶于1990年来到美国,尽管身无分文,不懂英语。1990年代,中国兴起了出国热。吴蛮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好奇心驱使她走出国门。“我想学东西,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8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敞开了与西方交流的大门,让人欣喜。当时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美国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来给我们上过大师课,欧洲的演出团体也来过。自己就好像吸水的海绵;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她曾为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饮食男女》配乐,也是第一位受邀在美国白宫演奏的中国音乐家,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她发出邀请。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中国音乐家走出国门时任悉尼交响乐团副首席孙毅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孙毅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我真的很幸运,能在音乐学院学习了室内乐”。“甚至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 现年53岁的悉尼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李斌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孙毅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主要学习的是独奏而不是交响乐。”1993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孙毅考入上海交响乐团,任乐团副首席。1996年开始,担任首席。同年,孙毅随乐团赴澳大利亚巡演,参观了当地交响乐团,并与知名演奏家交流。在孙毅的记忆中,澳洲之行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尽管已是国内乐团首席,孙毅当时依然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1997年底,孙毅留学澳大利亚音乐学院,攻读了两年制的音乐硕士。 2002年,孙毅加盟澳大利亚歌剧院及芭蕾舞团管弦乐团,任乐团副首席。2007年,他考入悉尼交响乐团,任乐团副首席至今。不得不承认,中国交响乐团的整体水平还难与西方同类乐团媲美。正如李斌所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排练一部新作品需要1个月的时间,而悉尼交响乐团一周排练两次就要演出了。”根据中澳两国官方文化协定, 2012年开始,孙毅、李斌及其所在的悉尼交响乐团将受邀在广州教学,指导中国学生。
那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近年发展情况又怎样呢?过去数年间,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呈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培训市场的需求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与此同时,演出市场一度低迷。
据估计,中国目前至少有百万以上古筝学习者,尽管比之于西洋器乐,这个数字依然很少。或许,这种局面未来会有改观。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具备了购买民族乐器的经济能力。相比于西洋乐器,中国民族乐器的价格相对较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扶持,加速了国内传统文化的复兴。26岁的侯玮萍,目前正在学习古琴。
“最开始我想买吉他来着,当个业余爱好”,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侯玮萍说。陪朋友去古琴培训学校的一次偶然经历,却最终改变了她的想法。坐落于北京繁华地段的一栋写字楼,培训学校的琴房装点得古香古色:假山、流水、池鱼戏水,焚香缕缕。“真想不到在繁华的都市还能有这样古香古色的地方”,她说。琴音响起,她感到内心平静了许多,忘记了所有烦恼。与传统器乐学习人数攀升形成反差,国内演出市场的情形不容乐观。
“国内写民族音乐,却用西方的作曲技巧。这一趋势是近年来导致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说。“就好像一个中国人穿着西服,却带了一个瓜皮帽。西学不等于照搬。席强认为,融合西方元素,当代中国音乐作品需要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去表达。中国当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民众需要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据了解,文化部将牵头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其直属的9家艺术院团“走出去”,加强与国外文化交流。中央民族乐团位列其中。
“中国有4000万人在学钢琴,而澳大利亚的人口是2000万”,悉尼交响乐团总经理罗里·杰弗斯(Rory Jeffes)近期到访北京时表示。在他看来,中国古典音乐市场潜力巨大。
许多中国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学习乐器,希望在升学竞争中获得优势;也有一些孩子,出于个人爱好学习音乐。钢琴、小提琴、吉他是多数人的首选。如今,诸如中国选手荣获某世界知名古典音乐比赛冠军的新闻已不足为奇。这无疑说明,中国正在培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音乐人才。尽管中国民族音乐在国外少有耳闻,但西方人或许听说过中国琵琶演奏家吴蛮,她曾获得格莱美奖的最佳器乐独奏演奏奖提名。
为中国第一位琵琶硕士,时年27岁的吴蛮带着自己的琵琶于1990年来到美国,尽管身无分文,不懂英语。1990年代,中国兴起了出国热。吴蛮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好奇心驱使她走出国门。“我想学东西,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8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敞开了与西方交流的大门,让人欣喜。当时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美国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来给我们上过大师课,欧洲的演出团体也来过。自己就好像吸水的海绵;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她曾为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饮食男女》配乐,也是第一位受邀在美国白宫演奏的中国音乐家,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她发出邀请。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中国音乐家走出国门时任悉尼交响乐团副首席孙毅就是其中之一。1988年,孙毅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我真的很幸运,能在音乐学院学习了室内乐”。“甚至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只有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 现年53岁的悉尼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家李斌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孙毅当时(在上海音乐学院)主要学习的是独奏而不是交响乐。”1993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孙毅考入上海交响乐团,任乐团副首席。1996年开始,担任首席。同年,孙毅随乐团赴澳大利亚巡演,参观了当地交响乐团,并与知名演奏家交流。在孙毅的记忆中,澳洲之行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尽管已是国内乐团首席,孙毅当时依然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1997年底,孙毅留学澳大利亚音乐学院,攻读了两年制的音乐硕士。 2002年,孙毅加盟澳大利亚歌剧院及芭蕾舞团管弦乐团,任乐团副首席。2007年,他考入悉尼交响乐团,任乐团副首席至今。不得不承认,中国交响乐团的整体水平还难与西方同类乐团媲美。正如李斌所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排练一部新作品需要1个月的时间,而悉尼交响乐团一周排练两次就要演出了。”根据中澳两国官方文化协定, 2012年开始,孙毅、李斌及其所在的悉尼交响乐团将受邀在广州教学,指导中国学生。
那么,中国自己的民族音乐近年发展情况又怎样呢?过去数年间,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呈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培训市场的需求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与此同时,演出市场一度低迷。
据估计,中国目前至少有百万以上古筝学习者,尽管比之于西洋器乐,这个数字依然很少。或许,这种局面未来会有改观。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具备了购买民族乐器的经济能力。相比于西洋乐器,中国民族乐器的价格相对较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扶持,加速了国内传统文化的复兴。26岁的侯玮萍,目前正在学习古琴。
“最开始我想买吉他来着,当个业余爱好”,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侯玮萍说。陪朋友去古琴培训学校的一次偶然经历,却最终改变了她的想法。坐落于北京繁华地段的一栋写字楼,培训学校的琴房装点得古香古色:假山、流水、池鱼戏水,焚香缕缕。“真想不到在繁华的都市还能有这样古香古色的地方”,她说。琴音响起,她感到内心平静了许多,忘记了所有烦恼。与传统器乐学习人数攀升形成反差,国内演出市场的情形不容乐观。
“国内写民族音乐,却用西方的作曲技巧。这一趋势是近年来导致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说。“就好像一个中国人穿着西服,却带了一个瓜皮帽。西学不等于照搬。席强认为,融合西方元素,当代中国音乐作品需要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去表达。中国当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民众需要什么,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据了解,文化部将牵头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其直属的9家艺术院团“走出去”,加强与国外文化交流。中央民族乐团位列其中。